昨日西安再度發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份以來連續高溫,帶動啤酒進入銷售旺季。華商報記者走訪西安多家商超看到,雖然各種啤酒琳瑯滿目,但選購的消費者卻不多。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啤酒行業出現旺季不旺的態勢,從國內數據來看,啤酒銷量已連續下滑三年。
有餐館一天賣出十多件啤酒
有的稱今年銷量不太理想“要一個鴛鴦鍋底,來四瓶啤酒!鄙现苣,在李家村附近一處串串店,上班族陳磊跟朋友吃喝花了150多元。吃完飯到KTV聚會時,買啤酒花了200多元。
華商報記者日前在西安興慶路、雞市拐、西稍門等處餐飲店看到,晚上十點多還有人吃飯、喝啤酒。興慶路附近一家燒烤店店主王先生說,天熱吃燒烤、喝啤酒,一天賣十多件啤酒很常見。朱雀門附近一處酒吧有市民在喝酒、聊天,酒吧負責人陳先生對華商報記者介紹,“最近每天能賣出10箱啤酒,高峰期一天消耗量在160升左右。從西安市場大眾消費看,漢斯、青島、雪花等品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夏季是啤酒消費旺季,不過今年不太理想!
西安一位啤酒行業資深人士李帆對華商報記者介紹,啤酒消費受溫度和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存在一個溫度臨界點,溫度太高太低都影響銷量。啤酒消費量較大的是餐飲行業,其次是終端零售店。每年5月至8月是消費旺季,氣溫升高啤酒消費一定會增加,但氣溫35度以上消費者不愿出門,餐飲場所客流量會下降。這時啤酒消費從餐飲渠道向社區商超轉移,消費者在家喝,消費場景變化,零售環節銷量增加。因聽裝啤酒方便攜帶,加上年輕化包裝,預計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
啤酒行業持續下滑
進口啤酒增長強勁
據央視報道,我國啤酒行業在2004~2014年高速發展后,開始進入低迷期。2014年7月起,國產啤酒產銷量開始出現25個月的下滑。2016年啤酒產量同比下降4.4%,下降速度超過前兩年。國產啤酒產銷連續下降、上市啤酒企業業績下滑:燕京啤酒2016年營收下降7.70%,凈利潤接近腰斬。青島啤酒、惠泉啤酒、西藏發展業績均大幅下滑。
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啤酒消費總量約為4100多萬千升,較上年下降3.5%;今年1至5月,啤酒產量約為1758萬千升,較上年同期下降0.7%。而進口啤酒持續增長,2016年進口啤酒64.6萬千升,同比上升20%,2012年、2013年、2014年增幅均超過六成半,過去五年累計增幅達 900%。2017年1-5月份,進口啤酒24.73萬千升,同比增長8.91%。啤酒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而消費總量僅占到總盤子2%的進口啤酒過去5年的累計增幅達到900%。5年增長近9倍,增速之快令人驚訝。
國產啤酒市場不理想,原因何在?專家分析,進口啤酒快速增長、市場競爭加劇、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等,對啤酒消費產生影響。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指出,國產啤酒產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費市場的碎片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另外,進口啤酒飆升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消費者對口感、包裝、營銷方式的要求都提高了!辟Y深市場人士李帆說,陜西市場各品牌份額、主攻區域各不同,在市場飽和情況下,工業化啤酒已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個性化、產品升級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途徑。他舉例,十年前聚會買瓶三四塊錢的啤酒就行,如今買一瓶10塊錢以上的啤酒很常見。
啤酒上市公司業績分化“黃河啤酒”業績減少忙炒股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目前8家啤酒上市公司大多暫未發布半年報。根據7月28日蘭州黃河發布的2017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31億元,同比減少6.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6.15萬元,同比減少177.08%。盡管蘭州黃河啤酒主業下滑但炒股熱情不減。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蘭州黃河共投資了22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有的賬面盈利有的浮虧,總體賬面盈利1319萬元。
根據今年5月多家啤酒企業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總體業績普漲。不過面對旺季也有另類情況。燕京啤酒在7月11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稱:“對個別不再有存在價值的企業,經過權衡之后,可能會與地方政府協商后關廠,使公司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
專家分析,人口結構變化導致需求下降與產能過剩是啤酒企業業績不夠理想的主因。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顧問孫佳欣對華商報記者分析,高溫利好啤酒類上市公司銷量增加,有助于提振業績,但啤酒行業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大眾常見的瓶裝啤酒產品同類特征較多,難見包裝和口感方面創新。今年麥芽、小麥等成本相對穩定,包裝材料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卻上漲。瓶裝啤酒進入分化期,產品創新、渠道過硬的才能提高市場占有率。
區域性壟斷明顯
缺少鯰魚效應
從2015年啤酒上市公司營收規模來看,行業集中度已達較高水平(忽略國外啤酒公司以及非A股上市啤酒公司的銷售數據)。目前占據A股啤酒上市公司營收份額最大的屬青島啤酒,占比達到55%,其次是燕京啤酒。
營收規模集中度較高的同時,區域壟斷也是啤酒上市公司的普遍現象。查看2015年青島啤酒的營收分地區情況可以發現,山東地區青島啤酒的銷售量達到公司全年銷售量的50%以上,而在其他地域分布比較零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啤酒市場消費仍面臨較大壓力,啤酒行業全年實現產量4506萬千升,同比下降0.1%。不過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509.2萬千升,同比增長6.0%,產量連續兩個月增長。今年1-6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2268.6萬千升,同比增長0.8%。經歷低谷后產量增長,是否意味著啤酒市場好轉?啤酒營銷專家方剛分析,盡管中國啤酒連續25個月下滑,但超高端這一部分在增長。啤酒行業的消費在向高端、中高端轉移趨勢明顯。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一些區域比如山東、陜西等,有啤酒品牌在區域處于絕對龍頭壟斷地位,其它啤酒品牌銷量較少。區域性壟斷明顯,讓其它品牌難以在該區域形成競爭力,缺少鯰魚效應,這也是導致啤酒銷量增長乏力的原因之一。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郝淵曉教授對華商報記者分析,部分啤酒類企業旺季不旺,可能跟營銷渠道、運營成本等有關,還需創新營銷思路,提高品牌知名度,瞄準年輕人的口味、包裝、流行元素等消費喜好研發和設計,利用電商平臺擴大知名度和銷售量。通過多種渠道和營銷方式推廣,開發適應消費需求變化的個性化、多元化的新產品,加快結構優化調整,提高利潤水平。 華商報記者 黃濤
|